南華大學|回首頁

English

穴道電檢法 / electrodermal screening (EDS)

1950年代德國傅爾醫師 (Reinhold Voll,1909-1989) 研究人體電能時發現人體有「電能」分佈在每個細胞內外之間,其震盪頻率很低,電磁波的波長極長,此一電磁特性可以表現在人體皮膚上,我們在特定穴位給予約10-12微安培的直流電及相當於1.25伏的電壓,即可測出人體「生命勢」Life Potential的變化。當一個細胞在發生變性之初,就必併有能量的改變,這種改變可以說是非常微弱的,卻又是非常靈敏的,在現代醫學上的臨床檢查或實驗檢查尚未發現某一器官功能有任何異常時,這種電能的變化卻已開始發生。
 傅爾醫師使用兩個指標來呈現個人的身體狀況,一是反應電流的峰值,稱為初值
Initial Reading, IR;二是從峰值到終止測量時的落差量,傅爾稱它為偏墜值Indicator Drop, ID


傅爾醫師認為峰值如果落在50 ~ 65伏耳 voll以為單位 的範圍,代表被測量經絡的代謝機能,目前處在正常的狀態。若峰值落在於65 ~ 80伏耳的範圍內,表示受測經絡的代謝機能處在亢奮的狀態。假使峰值更高,超過80伏耳以上,受測經絡的代謝機能必然處在發炎或毒素累積的狀態。此外傅爾醫師非常重視偏墜質在臨床上的意義,他認為偏墜值是人體的防衛或抵抗能力的指標,在穴道電檢法裡,所謂正常或健康的身體狀態,指的是電流峰值落在50 ~ 65伏耳的範圍內,而且能夠保持穩定的狀態,也就是沒有偏墜的現象。偏墜值偏高就顯示受測經絡有病理性的退化。
 穴道電檢法只在皮膚的穴位上,探測相關經絡的電阻抗,所用的電壓很小,不會對身體的原始狀況造成干擾,是一種非常安全的非侵入性檢測方法。